1992年12月5日 星期六

家庭聯線,線很長

─基客工會「牽手大隊」、「工運小虎隊」組織者手記(
1992.12台灣工聯會雙月刊)


0、 抗爭,是整個工人家庭的事……

  作為社會上經濟弱勢的族群,勞工運動在一次次的集體抗爭中,承受的壓力是全面工人家庭的生計問題。放到台灣工運的歷史來看,工人家庭的經濟困境,以及家人要求安定的拉力,經常瓦解個別工人支撐的意志。尤其是罷工期間,沒有收入的現實,對集體抗爭後果的疑懼…..罷工中的工人在集體行動中雖然形成一個整體,但個別工人背後的個別家庭問題,卻隱而不見了。而這股隱而不見的壓力,卻往往成為最大的危機。
[@more@]

  「把家庭的力量組織起來,為整個階級困境尋找生路」已經是台灣工運發展至今,經驗所累積而成的共識了而具體地把家庭力量結合進入運動,不僅是分包週邊工作,甚且成為檯面上的先鋒部隊,更進而清楚主體呈現,以其特質進行活動設計……在基客工會的抗爭過程中,「牽手大隊」與「工運小虎隊」是台灣工運史上的第一次!

1.我們看見,分散的火引…….

64日,罷工第一天,觸目所及儘是大字號、布條、文宣,平日各自班獨立作業的司機、技工們,如今全湊在一起,額上一式「NO,駛」的黃布巾標示了集體意志的一致行動。風日清朗,站上的廣場隱隱瀰漫著一種接近亢奮的氣息。


  傍晚時分,罷工線內零零星星出現了一些婦女,有丈夫急電召來來友援罷工廚房的炊事作業的,也有剛下了班趕來探望的,更有家住附近抱著孩子過來……,這些個別出現的婦女,多半互不相識,也因為不慣於在以男性為主的工作場合裡出現,便緊貼著丈夫或坐或立,微笑而不多言語。不管怎麼說,「家庭聯合線」的具體火種已經出現了,如何將分散的引子聚集起來,進一步有效地點燃、組織,才是最重要的事。

  私下詢問一些婦女明日再來的意願時,才發現次日適逢端午節:「厝裡要拜拜,孩子又放假沒人照顧,恐怕是不來了!」這可糟糕了,拜拜是全家大事,怕連會員也不開,罷工場若鬧空城……當民間信仰卡住勞工運動,怎麼辦呢?緊急討論後,當晚便宣佈了:明日端午罷工場上集體大拜拜!家裡忙了一早上的老婆,不用上學的孩子,全家出動來參加!

 是夜,女工團結生產線的成員忙著製作命名海報;「牽手大隊」點子來自吳永毅,親切活潑且名符其實;「工運小虎隊」則有意以孩子們熟悉的流行音樂偶像,賦予進步的意涵。另外,牽手、小虎的專用布條及簽到簿也不能漏掉,罷工場上要明確標示家眷的位置,成為抗爭行動的一部份,而不再只是個別家人依附個別工人出現。抽象架構理念上的「應然」容易,具體推動現實上的「實然」則需要花大力氣,絲毫投機不得。次日女工團結生產線的成員:女工、大學生、小學老學……都被緊急電召來出力了。大家一起來,點火!

2.從具體行動點燃的……


  觸媒都準備就緒了,如何引爆可是組織工作者最頭疼的事了。就客觀條件來說,自端午節起連續的三日假期提供了初期提供了初期組織較充裕的「天時」;一百多個家庭雖然互不熟悉,卻因著大半是在地人的因緣,「人和」的基礎也有了;「地利」雖未必面面俱到(仍有家居偏遠而不便常來的),至少也提供了小虎們有冷氣的候車室作為活動場地,使工運幼稚園開張順利。

  在實際運作上,孩子們滿場跑,圖畫了一半便不見人影,歌唱到中途吵嘴鬧脾氣……。牽手們呢?客氣有禮可硬是不肯繫上黃布條,嫌難為情,召集會面相互認識更不肯了,不自在也不必要。……而她們之間可作為橋樑的丈夫─共同抗爭的工人們,也未必有意識進行溝通工作。於是,「創造共同行動」成為引爆組織形成的首要工作了。

  小虎隊藉著會場上抗爭歌的表演,確立了他們的位置,一時間,未繫布條孩子全來要布條了,大人們談起對方的子女,說:「你們家的小虎隊……」孩子回家對媽媽說:「我明天還要做小虎隊!」

  牽手隊則在「工運全家福」的正式介紹中,初步獲得相互認同,繼而在接來連續兩日的罷工宣傳車行動,真正使內部成員有了對話、討論的組織基礎,而幾位熱心參與的成員如周雪惠、李素貞、洪秋香、方碧春也成為推動日後系列行動的核心幹部。

  每一次行動後,立即的小組檢討經常是最精采的了。成員們分享共同行動的感受,交換經驗,互相打氣,更進一步,討論下一波行動的可能。

  火已經開始燃燒。

3.怎麼樣也想不到,這樣的經驗……

第一幕 宣傳

  66日,微雨的基隆。

  罷工說明宣傳車緩緩駛入基隆巿區時,主宣傳車上的十多位婦女開始有了隱隱的騷動不安,面對路人好奇的張望,麥克風傳來傳去如一尾炙手的烏魚:「阮不會講啦,伊卡會說,伊先說……」推推擠擠中,那尾烏魚又滑回經驗豐富的男性工會幹部手中了。

  廟口前,粉色布條的「牽手大隊」分頭照應早已自動分組的綠布條「工運小虎隊」,沿街發放傳單。有了與路人直接面對面接觸的經驗後,再度上車時,麥克風裡響起略顯緊張,但語氣堅定的女聲:「各位鄉親真失禮打擾你幾分鐘,阮是基隆客運罷工司機的某子……」一旁,有人默默地摘記自己的講稿,有人認真聆聽而頻頻點頭回應,有人感概地說:「以前電視上看人家遊行覺得奇怪,怎樣也想不到會有一天,嘛站在宣傳車頂頭……」。

  牽手們輪流發,言先是模擬工會幹部的罷工說明內容,漸漸又加入身為司機眷屬的經驗:「罷工是不得已的,誰不愛安定的生活?今天你是沒車坐,阮厝裡是沒米下鍋!可是頭家訂的規定不合理,司機開車危險,乘客安全嘛沒保障……

晚上工會決策小組會議中,任宣傳車司機的幹部便提出:「聽著牽手的罷工說明,我眼淚都要落下來……」正式邀請婦女代表列席。

第二幕 請願

 68日,台北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秘書長,你講阮尬是服務業朋友,頭家可把他當作車伕@」在空調良好的會議室,內面對消基會秘書長圓滑地左遮右掩,大打太極拳迴避態度,原先緊張得不知如何應對的牽手方碧替,憤憤蹦出一句怨言!

  消基會之行是牽手隊第一次自己提案、策劃的行動,搭配前二日發傳單,向社區居民說明罷工原由的累積經驗,連署了二千多名乘支持基客工會為「行的安全」而罷工,呼籲吳東瀛出面解決問題,並取消危害消費者行的安全的「績效獎金制」。

這是新的經驗。正式的場合,台北高樓裡的會議室,穿西裝打領帶的秘書長。原先擬了三大講稿張的牽手也緊張了:「我可不可以講台語?」一急,國台語混雜出爐。生平沒遇過這種「你說東,他就說西,你說西,他又去說東,繞圈子講話」的官僚人物,牽手們陪著繞了一個鐘頭的圈子,周雪惠率先卸下緊張壓力,以家眷特有的姿態直接出現:「秘書長這樣說,我們怎麼回去面對連署的2千多人?很多都是在地的鄰居朋友,回去怎麼交待?」「是啊,大家都知道我們來找消基會了……」此起彼落,牽手們心照不宣地相互應和,出色的小動作逼著打官腔的人直接面對問題。輪到西裝革屐的秘書長額冒汗了。

第三幕 募款

  78日,國軍英雄館謝深山年底立委選舉推荐餐會。

  吳老闆已經放話了:「用金錢換取時間。」抗爭要繼續,經費是迫在眉睫的難題,各勞工朋友陸續捐來的錢雖逾百萬,但一多個工人家庭沒有收入生計問題,仍難以解決。

 法令對非法的大老闆束手無策,而輿論仍要求工人繼續循合法途徑打一場沒有把握的長期戰。於是持家的工人牽手,帶著工人子弟小虎隊,一起站出來向社會募款,以支持丈夫合法、理性,有尊嚴的工人抗爭。

  餐會近尾聲時,牽手與小虎才自全總結束一場拜會行動,匆匆趕來。兩個募款箱分頭籌募,台上小虎代表郭秀慈。王曉芸說著;﹂爸爸的行動是合法的,可是卻不能回去開車。要開學了,也沒有薪水付註冊費…」台下則散發﹂關心勞工解囊相助」的說明傳單。

  「錢丟進募款箱時,我的眼淚就掉在上面!」一位牽手檢討會時如是說。真正掏錢的都是些基層工會幹部,反是那些西裝革履的黨政人員就是慳吝地一毛不拔,募得款項有限,但行動中學習,反省的收穫卻不少。

  「為工人的尊嚴而募款,我覺得很光榮!」黃秀月為牽手隊的討論作了總結。

4.實踐中,工人的。女性的覺醒……

具體實踐中,「人」的成長與轉變,是組織工作者最關心的部份了。

女工團結生產線過去面對的多是女性勞工,或工會幹部,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作為組織基礎。「牽手大隊」成員則分散得厲害,賣香腸的、家庭代工、麵攤、成衣廠、托兒所……,彼此若打過照面,稱呼起來是「 XXX 伊某」,而對於站到工會男性會員前發表意見,更有「太出風頭,人家會說話」的恐懼。傳統的性別壓力幾次阻滯了婦女組織的成形,女線的組織者必須設不同層次的行動、檢討,來推動牽手們面對共同的工人、女性困境,更自覺地站出來,挑戰既有的侷限。

「我本只是家裡的黃臉婆啊,麥克風拿著手都會發抖,什麼也說不出來….」謝芬蘭檢討宣傳車行動時,不好意思地承認自己一直躲著沒發言,可是:「等一下對會員說明今天的行動,我第一個說!」就是這樣自我挑戰的勇氣,在之後的行動裡,她幾度向工廠請假積極參與:「這是我們大家的事!」

俟團體的核心成員漸次確立後,「分工」成為組織有機運轉的重要動力了。牽手隊的成員由被動地接受動員,到主動提案設計行動,一方面列席決策會議報告,一方面也請工會顧問列席牽手隊會議,提供全面觀照以確定下一波行動的著力點。這期間,牽手隊的新聞稿委由擅長文書的江秋蘭負責,致曾肇昌公開信的初稿由黃秀月草擬,連絡工作則大辦理,原牽手名冊由多次動員所累積而成,分工後,則以工會會員小組作為分包連絡基礎,牽手們共同參與組織工作。連鎖效應是,下一次聚會,共同話題是連絡被拒的挫折感,以及更積極推動的責任感。

參與「家庭聯線」行動之後,反映在工人家庭裡則又另有一番風貌。

最有趣是會員、小虎與牽手間的三角效應。積極的會員往往是率先帶動家人來到現場,而原先被家務纏身的媽媽,卻也因為小虎洗澡時慎重約訂:「明天的小虎隊要帶我去哦!」跟著又回到罷工場上。另一方面,有心參與的牽手也會將家裡的孩子一起帶來,交由工運幼稚園負責,成為小虎隊的常客,而有家人支持的會員便多半成為抗爭中最具配合度的一份子。

讓我們想想看,罷工中的工人,回到家後,還能夠與家人共同討論、分享經驗,甚至交換具體的策略意見,這是多麼豐沛的動力啊!牽手隊的方碧春、魏素月在會議中提出的幾個建議方案便是夫妻討論的成果!此外,她們並以自己的經驗,建議其他與抗爭現況脫節的牽手,要求老公將工會每日發放的剪報帶回家;小虎們也有主動來要傳單,希望拿回班上發給同學、老師們看的!楊素蘭在假日時則全家出動,兒子女兒全來工會報到:「來參加工會行動也是全家一起玩嘛!」將家庭休閒與運動作了完美的結合!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牽手隊頻頻出招也帶給男性會員或多或少的壓力。「牽手和小虎隊是我們的精神支柱!」有人這麼說。「一出動就上電視,愛現!」也有人半真半假地打趣。部份積極參與的牽手後來也受到丈夫的抱怨:「別人也有老婆,叫別人去嘛……」而當牽手隊在抗爭中確實產生極佳的媒體效應時,決策小組甚至通過一案:「婦女若有動員需求,可要求部份會員在家帶孩子,以便讓牽手安心出門參加行動。」雖然此案一直未真正實行過,但顥示的意義是,牽手在協助丈夫進行工人抗爭的行動,也突顯了家庭中性別位置的不平等。當集體力量壯大後,便以清楚的主體需求撼動不平等的權力關係。而這正是在對抗階級壓迫的基客工人們,在與老婆並肩作戰時,必須面對、並重新學習的兩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