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6日 星期六

志向

20060825(五)
我們洗澡時,聊了點「人生大事」。小樹以後想做什麼呢?
這個主題當然無法是申論題,只能是誘導式的複選題,再激發她主動加上「其他」之外的選項(例如她後來想到洗碗和煮菜都是蠻吸引她的工作。)。一開始,她對「做什麼工作」的想像需要引導,例如:剪頭髮的姐姐、學校裡的老師、看病的醫生、開車的司機……

[@more@]她一聽,有興趣了。口口聲聲好啊,職業無貴賤,照單全收,且無優先次序之分。都很好。(只對司機一職稍有疑問:「可是我不會開車。」「學就會了啦。」「哦,那好啊。」奇怪醫生及老師及剪髮相對來看,似乎不是太需要學習就可以的了。也對,後幾項職業仰賴工具的技術性,看來相對沒那麼高。)
「那,做媽媽的工作好嗎?在TIWA。」我好奇了。
「啊...」她客氣地笑了笑,首度投下反對票:「不好。」
「爸爸的工作呢?在社大走來走去。」
「不要。」她垂下眼睛,不好意思太直接,但態度十分堅決。
「為什麼?」
「啊~」她別過頭去,說:「好無聊哦。」
「做什麼事很無聊?」
「一直開會。」
「可是也和很多人一起做事啊,不好嗎?」
「哎唷!」她不為所動,把其他選項再唸了一遍:「我要當剪頭髮的姐姐、醫生、和老師啦。」
我想再確認她的志向,擴大詢問,當農夫如何?種菜、種水果。
「好啊!」
當賣菜的阿公如何?
「好啊,」她來勁了:「還要賣魚、賣水果...」
「做遊行的工作呢?」
「不要!」
「走路啊,拿麥克風啊,拉布條啊….」我提醒她,想勾動她自七個月大就上街頭的記憶。
「不要!」
「做外婆的工作呢?洗衣服、煮飯、做家事。」
「好啊!」
「做林志玲的工作呢?」她唯一知道的藝人兼美人名字。心嚮往之。
「好啊!」
「林志玲在做什麼啊?」
「照相。」她想了想,謹慎地使用了一個真精準的字眼。
「做老鄭的工作呢?在電視上說話。」
「不要!」
「為什麼?林志玲也是在電視上說話呀。」
「老鄭說話好無聊。」
「那,做總統咧?」
「不要!」
「為什麼?」
「總統會偷錢、騙人,做總統不好。」

一回帶小樹去參加行動,中餐和小蔡一起吃,他多次在街頭、課堂看見小樹,不免要大大讚美這樣在運動中長大的孩子,視野定然不凡。我搖頭,哎唷,帶孩子純粹是為了便利,當了媽媽後,我不時要警醒自己未來千萬別強迫孩子長成我期待的樣子,要真心悅納孩子長成她自己的樣子。不能,不能拿「進步」來評價她。不能,不能反身竟爾成為壓迫者。
「是啊,我也都隨他們去,不會太干涉的!」小蔡一疊聲同意,可這理性上的開明立即漏了饀:「只要他們別成了追星族,什麼都可以!」
「是你不懂得追星族的世界!」我大笑:「不懂就別下斷語,這樣不能對話。要接受他們就是可能長成違背你的樣子呀。」
我直視他:「你,我,也都沒能長成我們父母期待我們長成的樣子啊!」
他一楞,也笑了:「是啊!是啊!」
可這樣的警醒,可以實踐到那裡呢?孩子與我們這樣親近,相互影響,再十年,我會怎樣面對那個漸次長出自己、早已不願再與我同行開會的小樹?更重要的是,她的價值觀與生命態度,不是我能決定的。而我要如何心悅誠服?或者至少,平等共處?會不會,竟至對立不能共存?不是單一的個體與個體差異啊,考驗的,正是彼時此時的,糾結拉鉅的關係。
在關係中,付出較多的那一方未必是優勢的一方,但要如何能理解、同情、放下?
這是孩子給我們的功課,及禮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