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23日 星期一

真相

20020923台日副刊


當台灣頻頻以邁向國際化、產業取得國際標準、銷路全球化…..等生產成就引以為傲的同時,在王清平的身上,我聽見另一個故事。


「ISO9000害死我了。」他說。


[@more@]






在工廠幹了十幾年,他好不容易才熬升上組長,帶領幾個工人做事。可近幾年「加入ISO認證」成為企業不可少的標誌,王清平的工廠也不落人後地申請了ISO9000,要求生產線的組長每天下班前都要填寫一連串的表格,以符合認證要求。



「我才國小畢業,論技術,是老資格,可是要填寫這麼多文書作業,我根本負擔不了。」他話峰一轉,背誦般地說:「但ISO是世界潮流、是新政策,統一規格,擋不了的趨勢。



「我們好幾個老師傅最後都只好自己走路了。」



他說話的時候,離當時自請辭職早已隔了四年,但神情中仍有掩不住的黯然。是的,我知道故事的後半段,他離職後到一家沖床廠工作,上工第三個月,右手腕就被沖床機壓傷、截肢,等醫療、復健、勞資爭議等告一段落後,失業率節節上昇的台灣社會,他再找不到就業的位置。而當時每天下班還要再花一、二個鍾頭才能填完、趕完ISO表格的經驗,讓他至今耿耿於懷。



標榜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生產符合環保流程的ISO國際認證標準,挾帶著「進步」、「有保障」的光環,來勢洶洶。當經濟部極力鼓吹、大廠商一一拿來作為基本宣傳配備時,真實的職場上,ISO竟變相奪走基層工人的工作權!



在資本全球流動、競逐廉價勞動力的遊戲規則下,各式國際認證標準在禁制勞動條件的無限下降的部份,也不過是拉起一條「餓不死」的下限,避免工人反彈、變天。諷刺的是,原本第一線的工人最清楚生產流程的每個環節,但ISO認證由上而下的統一規定,卻恰好是削掉個別工種、個別廠、個別勞動生態的特殊性,把老師傅的經驗摒除在外,無法從下而上建立更環保、人性化的生產模式,最後只淪為紙上工作。



ISO14000算什麼?還不就是一堆紙!」王清平嘆了一口氣:「在現場工作的人都知道,寫表格和真操作根本是兩回事!」



王清平的太太,玉釵,是電氣業的生產線女工。在她就職的那家知名跨國企業裡,一切勞動條件都符合檢查標準,但不到二萬元的工人薪資卻有著出奇繁複的各式名目,全勤獎金、績效獎金、生產獎金、超額獎金零零種種就佔了很大的比例。生產線與生產線互相競實,每個月打分數,生產帶速度愈跑愈快,勞動密度愈來愈高,「連上廁所都好緊張。」玉釵說。



王清平受傷期間,玉釵多次請假陪同就醫,不但自己的薪水被扣掉一大半,還影響了整條生產線的績效獎金。同事們多與她友好而不忍苛責,倒是她自己不好意思,忍耐著不敢再請假,日夜奔波於工廠勞動與醫院照護之間,拼「全勤」。



更誇張的例子當然還有。工人職災後,不聞不問的工廠多得是,倒是台灣規模最大的一家石化廠內,嚴密細緻的管理機制叫人印象深刻。



有一年,我協同一名工傷截去手臂的住院工人,向那家石化廠要求給予他住院開刀期間僱用特別看護的津貼,十分意外地,資方立即善意回應且答予次日就請看護前來照料。第二天,工廠裡同條生產線的另一名同事尷尬地來醫院「上班」,被公司指派來擔任他的特別看護,幫忙倒水、餵食、輔助如廁等雜務。二個大男人彆扭了一整天,都累個半死。同時間,工廠內同一條生產線一下子少掉二個人,可工作並沒有減少,而生產線之間的競賽、較勁事關績效評核,可預見的,大家當月的績效獎金恐怕都要泡湯,這一差,每個人起碼損失幾千元。於是,工廠同仁下班後來探病時,不免調侃、抱怨、暗示明示都來,受傷的人次日就主動撤回聘請特別看護的要求了。而他那薪水較低的老婆也只好請假來擔任無償照顧的工作。之後,他休息沒幾天就儘速歸隊工作了。



勇敢的、勤奮的台灣工人。



勞動場上的剝削方式,不再是傳統赤裸裸的長工時、低工資、免工安及環保成本,職場上長期疾言厲色監視、控管、苛扣工人的管理機制,也隨著遷廠外移到東南亞或大陸去了,在21世紀的台灣工廠裡,以高明的薪資設計、巧妙的考核管理,逼工人與工人之間互相擠壓、自動自發地忍耐、拼命競爭、放棄權益。



這是ISO認證背後,消費者看不見的勞動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