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嗯,就是打廣告


書名: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作者:顧玉玲
出版:印刻出版社
訂價:350元

全書所得獎金、版稅全數回捐TIWA,投入移工組織工作。
你可以向TIWA直接購買(訂價含郵資)
郵政劃撥: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帳號-19948580
也可以上各大實體及網路書店訂購
[@more@]

這是一本如何理解他人的痛苦之書、愛之書
顧玉玲重新測量、繪描了「我們」這個詞的國境線,
那讓我們羞恥、謙卑、顫慄,
每一個就在你我身旁的異鄉客,都有他們的抵達之謎,
每一個該獲得最起碼尊重的,密莉安、喬伊、麗亞……都是一條神秘的河流。
這是近年來讀到最感動的一本書。
──小說家駱以軍

台灣第一本以移工為主體的文學記錄。
長期投身工人運動的顧玉玲,獲得台北文學年金得獎作品『我們--勞動與移動的生命記事』,全書長達十五萬字,以文學之筆貼身描繪來台移工的愛戀、憤怒、失落、恐懼、成長與勇氣,並交錯回溯本地人的遷移與勞動脈絡、身心障礙雇主的歷程與忐忑心事,細密編織「我們」的故事。

從書寫傳統的角度觀察,對照於本地作者總是急切地想突顯自我與群體不同的書寫主流,本書顯現出特別珍貴的特質,亦即是評論家唐諾指出的「書寫者自我的縮小」。自我變小,便能容受得下更多人更多故事和更周到的思維。特殊的視角,再加上作者在書寫之前積累的豐厚材料和底蘊,以及節制不流於悲情控訴的說故事技巧,一個個移工的生活彷彿顯影般鮮活地躍於字裡行間,才造就出本書的獨特之處。


16 則留言:

  1. 這事你可能不記得了。國二時有次在你家書房你歎息說:「唉,為什麼我的名字是玉玲而不是愛玲呢…」。
    張愛玲是那個年代所有文藝少女的偶像。直至如今,總還是有人模仿她運用文字的方式出書。老實說,有些人學的挺像,書也不難看;但其他多數是類犬之作。
    十幾歲的我以為長大后的你可以是另一個張愛玲。
    我總以為你以後會如張氏風格般冷冽精準創作出挖掘人性本質之小說,而且你的書會佔排行榜好些日子,辦簽書會簽書簽到得肌腱炎…。有這種念頭自然是因為一直以來,你是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極具觀察力、想像力也最懂得操弄文字的,特別是敘事文,說故事的你如大廚般精於挑選適當食材、以一流廚藝烹調出美味佳餚。
    沒料到你首次付梓的大作,竟是建構於自己人生經歷、無虛擬編織的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本事。非常不張愛玲。
    可是,「我們」,真的寫得很好,除卻家族史部分,因之前曾在網路上讀過德莎所寫的如勇於真實等文之片斷(是二姐吧,角度、筆觸不同,某些短文甚或讓人讀來更為感傷,或許比玉玲更適合寫這部分),再加上孩提時代之過往記憶,現在讀來,"恍然大悟"的感覺似乎超過感動。但「我們」真的值得一讀,我想沒別人可以就這樣的題材寫的更好,因此它得奬不難;但它缺少很多暢銷書的元素,要靠其版稅溢注TIWA以及達到其他設定的目標,除了網路以及侯、駱、唐等人的推書外,可能還需要以其他主流管道再多出點力。
    「(顧玉玲)是這麼多年來文學界很可惜(或很失職)沒能把她給搶過來的稀罕人才」,這話對一半。選擇以社運為終生職志的人非常人吧,清楚知道方向的你應是別人無法左右東西,而你所見聞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也可以說是一般人不願意經歷的,甚至是避之惟恐不及。所以,讀后感想只能說心疼,心疼書中弱勢所遭受之不堪際遇,也心疼你。當然非如書中提到你母親說你沒有高成就之類的惋惜,只是一直在納悶,瘦弱如你,那來那麼多能量去做這些事?
    寫了這麼長的回應,真的很不道德的,但其實只是想告訴你再多寫一點吧。四十一歲出第一本書讓人想到松本清張,你的未來,還是讓我充滿期待與想像。
    "玉玲"-這個名字真的很美。

    回覆刪除
  2. 哎呀呀,我是真不記得呢(奇怪國二時分明我愛的是川島和赫塞呀,一笑)。玉玲正是二姐取的名,那時她才十歲不到,父親把二個妹妹的命名都交給稚齡的三個姐姐,我想就是希望任何新生命都是「大家的」罷。果然也是。呵呵。

    回覆刪除
  3. 我也有在我家打廣告喔~^^~禹伶和我訂了書,也收到了
    有個人寫的推文,讀著有些累,且令人認生,還是回頭看文本才又認出是識得的那位作者
    我也快逃離現在的工作了,要變通勤族,11月中要到新營上班,在人人眼中的鐵飯碗背後,也毫無選擇,因為只有這個地方毋庸關說能接受沒有背景的應徵者,不過,以後要趕7點多的火車,再換單車上班,像學生一樣,當了熟女才過這種生活,挺好玩

    回覆刪除
  4. 樓上的匿名是我,這系統時間怪怪的...

    回覆刪除
  5. 玉玲
    讀妳的書感覺很激動
    給我很深的感觸,也帶來很多的聯想
    妳的書對我有很大的感染力
    我很喜歡妳的書寫方式
    我覺得妳開發了一個新的素材,使用了一種全新的語言來訴說
    不同於以前的人間雜誌,當然也跟過去常見的報導文學頗為不同
    真是不折不扣的傑作
    希望妳能繼續寫下去
    以上是做為讀者想要一吐為快的讀後感

    回覆刪除
  6. 這麼好看的書,應該會成為暢銷作品才是,而且也必須是暢銷書,太多人需要從這本書看到『我們』之間真正的關係,那是世界和平的起端(聽起來好沉重 不過卻是最務實的)
    只有透過理解才能有愛!

    回覆刪除
  7. 我也要借廣告去貼:)
    好想看到「我們」喔。。。只好克制購買和閱讀欲望,希望下次回台灣時,還可以買的到。

    回覆刪除
  8. 哈哈,比利時的UU,小乖老公贊助了好幾本書,你記得要她留一本給你吧(又或者,你回台時已再版了,錯字都改完了,耶~)。
    看過的人可以去tiwa冷清的網站留言:
    http://www.tiwa.org.tw/index.php?itemid=271#c
    映照各自的經驗,何其珍貴。

    回覆刪除
  9. 和妹妹聊起雇用外傭的事,結論是台灣人因為怕麻煩或無知而不肯自己跑手續,加上勞力輸出國/輸入國政府官員以及不肖外勞仲介的層層剝削,結果,台灣人用全世界最高的成本雇用外勞,所付出的金錢卻不是進入真正勞力付出者的口袋,一想到下一代將來也很有可能成為台傭或台勞的境況,覺得真是造孽。
    妹妹說小時候活潑逗趣的家銘身上的制服總有補釘,看了書后才知道那針針線線大概是你父親的愛心;她也記得過節時到你家看你身穿禮服、腳踩高跟涼鞋,扮演爆笑的另類童話女主角。而我最記得的你的樣子,卻是初夏時你穿吊帶牛仔褲,在林森路那長長的坡道奮力踩著鐵馬,同時興高采烈地報導監獄外頭木棉花開的新聞,整個人就是青春無敵。

    回覆刪除
  10. Freund,這是德文的friend。你留了那麼多線索啊,且我算是記憶力很好(不願忘,經常令吵架的對方咬牙切齒的那種)的人,可居然沒法子認出你是誰來。之前,我想,應該就是那個住在村子外、樣子極亮眼且聰明的、那個姓洪的女生了,但總在下一個線索出現時又被推翻了....很想知道你是誰啊,很想我可以這樣回應你:是啊,而我最記得你的卻是這樣那樣,像老朋友一樣。也真是老朋友啊。
    直聘外勞的程序極繁頊,制度性地迫使雇主非依賴仲介不可。

    回覆刪除
  11. 八月底,託了一位TIWA的志工,請她下次去TIWA時,幫我帶二本故事書給小樹。很顯然書還未帶到,不然你應該早就知道我是誰了。絕不能怪那位志工,因為託書當時這位志工小朋友還問我急不急,我失笑答,既然已經過了二十年,當然就不急了。
    這位小朋友是個極認真、充滿正義感的在學生,課業/活動非常繁忙,何況TIWA指派的任務是不固定的,而有時沒有期限比期限將至給人的壓力更大,因此她答應幫忙帶書,我就感激不盡了。
    為什麼給小樹故事書,應該是為了還書債吧。當年在你家的書房,看了不少你家的藏書,實體書我應該是沒有借書未歸,但總隱約覺得有什麼東西該還未還,或許就叫做”換書情”吧。雖然眷村大火把那些書都燒光了(痛!不管再如何e化,用手觸摸著實實在在的紙本的感覺最棒),但小樹在你的教育下,未來總有機會再去接觸那類思想、文學鉅著,現在就先看點不一樣的吧(shoe series的少女漫畫她看了嗎?);因此,給小樹的書與當年從你家借的大相逕庭,是我在小樹這個年紀最喜歡的兩本故事書-”小公主”、”所羅門王寶藏”。
    志工小朋友建議我應該去TIWA找你,她說你一定會很高興的,我想,如果再見到你,我也會興奮不已。可是在隱匿的名稱下,可能我會更有勇氣說些從前、現在、以後不會說、不願說或沒有機會說的話,並沒有要折磨你的意思(總以為聰明如你,早發現我的身分);而且自私的我,習於現在的規律生活,看你的部落格或書作回應只是偶爾的忍不住,像神隱少女裡所說,”有些事情並不是你遺忘了,只是一時想不起來”,你描述的事情總是不時觸動某些記憶點,而我就像阿茲海默症提早發作,往事不住地從記憶桶中流洩出,不吐不快…

    回覆刪除
  12. 啊哈,於是進入第二個猜謎:哪一個志工啊?...
    就先擱著吧,然後有一天一轉頭,也就看見了。是你。
    隱約記得,很久以前有個朋友說過喜歡小公主,呼之欲出的記憶。擱著。可以這樣相互勾動一些往事,真好。

    回覆刪除
  13. Freund,我想我一直知道你是誰,只是好稀罕啊行文的口氣跟童時認識的人這麼不一樣,且其實我一直斷續聽得到有關你的消息,並不覺得這麼久沒見面。
    我記得什麼呢?我記得我蹲在你家廚房後的窄巷子裡,看你很熟練地幫你媽媽點燃煤球,還有你總是很挺直穩定的身形,不慌不懼。

    回覆刪除
  14. 好樣的,又開始發功想逼妖魔現形。
    煤球(?)、廚房后的窄巷(??)、不慌不懼(咦),這真教人為難。
    總之,過去或現在的我是誰不重要,一開始只是單純的被小樹那神似你的模樣給引誘出水面,而後若說了什麼,也只是想為你加油吧(其實心裡是巴望你早早失業。若你離開現職,表示願景有某一個程度的實現,而你也可能有更多時間寫些東西)。
    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讓人既驚且懼,若你真識得我,可悲啊,我可真會裝腔作勢。

    回覆刪除
  15. 哈哈,被識破了。其實是我與二姐一起解謎,過程中點滴往事也一一現身,Freund也是面鏡子啊,各自映照自己想看見的。

    回覆刪除
  16. 這本書是我兩門課的教材喔。一個是大一必修課,另一班是研究所的專題研究。
    謝謝小樹娘讓我有這樣共通的素材,也讓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被刺激一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