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東埔第四封信
各位朋友:
8/29、30 兩天,我們一行九個人(七位大人、兩位小朋友)已將各位的捐款送至東埔,
(捐款給史金龍一家:146,200元,東埔布農文化促進會:20,000元,明細請拉到最下面)
這兩天的行程很感謝朋友盛義特地從宜蘭開來四輪傳動的車輛載我們一行人至東埔。
[@more@]
在東埔的這兩天,除了將捐款交給促進會與史金龍家人外,也四處看了受災的情況,
至於部落一直以來與當地漢人財團、國家公園的抗爭,以及保留地的問題,
雖然與部落族人聊了許多,但因為有著複雜的歷史與脈絡,在這裡就不敘述了。
以下就使用照片為這兩天的行程進行簡單的報導,讓未能同行的朋友也能有個大致的了解。
底下這張照片就是台16線坍塌的路段,史金龍的兩位兒子俊豪、俊傑的車輛就是從這裡掉落溪流的。
這裡原來是四線道,照片中看到車輛行走的兩個線道是使用貨櫃搭建的臨時便道,目前這個路段也正在進行搶修的工程。
我們到了水里之後到市場採買(主要是買肉品,布農族不吃肉沒有力氣),也遇到許多從部落出來採買的族人,
水果好貴,買了二顆小西瓜竟要價將近三百元,但山上的朋友都很開心有西瓜吃。
從水里接台21線到東埔的路上,有兩個路段嚴重坍塌需要高繞產業道路,
但因為我們實在太緊張了(因為道路很陡)以至於忘了拍照。
到了東埔之後,美秀(照片中的左方)與她的先生治中(照片中的右方)先將我們安置在部落教室,
然後便帶著我們到部落四處看看。
災後三週,好不容易才在斷裂崩塌的山壁中又挖出新便道,族人們都急著去搶收萎爛大半的農作,
同時現在因為剛好是採茶的季節,部落裡頭的人很多都去當採茶的臨時工,或者趁著道路剛剛搶通,
趕緊採收快熟透的農產品送下山,或等盤商的貨車來收。
(我在木松家前遇到他與太太正在整理採收的辣椒,但因為拖了好幾天才採收,
只能勉強整理出四箱辣椒賣給盤商,其他太老或是已有點枯萎的辣椒只能送人或是留著自己用了)
底下這張照片是目前東埔一鄰部落車輛可以出入的道路,坍塌的山壁掩埋了原來的道路,
原來的道路路基也已經流失,不知何時才能夠搶通?
這個吊橋是風災期間部落唯一可以出入的地方,吊橋是通往五鄰部落(溫泉區),
原來是設計給遊客行走的(從溫泉區走到一鄰部落的生態保育區),沒想到這次風災成了居民唯一對外的道路。
現在國中小開學了,國小學童也只能從這裡走到國小上課。
下面這張照片是美秀告訴我八八水災當天沙里先溪堰塞湖形成的地方,潰提時沖向部落的下方,造成部落地基流失。
這是部落對面崩落的山壁,掩埋了不少人正在開墾的農地。還好下方沒有住戶,只有幾處農舍,沒有造成傷亡。
這片山壁並沒有任何開發,過去也從未曾有崩落的紀錄,這樣突然的崩落讓部落的居民人心惶惶。
我們到部落的墓地找萬壽(促進會現任的會長,照片的右方),他正在幫忙建造俊豪、俊傑兩兄弟的墓地,
照片中的左方是兩兄弟的妹妹。
目前俊傑已經下喪,俊豪的遺體則尚未找到,但家人希望將他們兩人安葬在一起,所以建造墓地時,先保留了俊豪的墓地。
在萬壽忙完之後,我們與他一起到史金龍家中拜訪,並將大家的捐款及捐款者名冊交給他們。
沐子也說明從1999年工傷協會等團體協助史文秀職災傷亡的過程,及此次捐款的來源與募款的過程,
金龍一再表達很感謝大家的幫忙,他的太太則默默流下眼淚。
教會長老史金鐘(金龍的堂哥)後來也來到金龍家,很感傷地談到兩兄弟的驟逝。
金龍這一年痛風越來越嚴重,不久前腰部才開過刀,目前不良於行(治中旁邊的拐杖就是他的),整個人也瘦了一圈,
回想起幾年前他活蹦亂跳,常常愛亂開玩笑的模樣就不免令人感傷...
(照片由左至右依序為我、盛義(坐在屋外)、烏麗(文雄的太太)、治中、金龍、史金鐘、金龍太太)
第二天,請治中開車帶我們到部落對面的沙里先林道看看,因為我想看看部落後山崩落與地基流失的情形,
但車才開到一半,同車的友人便已經嚇得想要回頭,因為道路坍塌得相當嚴重,不少超過60度的陡坡與下坡,
坐在前座的我都不免頭皮發麻、兩腳發軟,但因為根本沒有迴轉的車道,只能一路往前。
也就是說,這兩天來部落居民一早出門搶收、採茶,都是車行在這樣危險陡峭的泥土路上!
底下這張照片是車行在60度的陡坡,只是照片實在看不出來當時的驚險!
底下這張照片是被潰提的堰塞湖沖蝕掉的部落地基,已經相當靠近上方的部落了。
這張照片則是部落後山崩塌的山壁與走山的情形,也是風災當晚部落居民嚇得趕緊避難至部落教室的原因。
這兩天不斷地與部落族人討論到山坡地開發的問題,許多人面臨著年年被開罰,繳不出罰款就要坐牢的窘境。
雖然這次在部落看到崩落的山壁並非是開發的農地,但部落居民也會擔心因過度開發造成山林的破壞。
原住民擁有的保留地又大部分是山坡地,過去雖然有造林的補助,但非常低,根本不足以養活一家人,
現在則是沒有了補助,可執法又更嚴格(有的甚至還要兩罰~林務局、國家公園或是台大實驗林),
但林務局出租給漢人的山坡地,漢人更大規模的開發,可是卻不用受罰!
有人很氣憤的說,乾脆將每年編給林務局與國家公園的預算給原住民,
讓原住民去保護山林,可能比那些公務單位要有的多,因為還有誰比他們更了解山!
好了,我的報導就簡單至此,重要的是已順利將各位的捐款送上山,有機會再向大家報告。
競中
2009-08-3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